详解作文开头结尾

作文社(收集整理)


   (一)要注意写好开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一样。但是,好的开头能够先声夺人,造成“**印象效应”,使人产生“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开头的标 准是什么,古人讲“凤头”,就是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入题快,不拖泥带水。表达上可以叙述、设问。以下三篇作文的开头较好,可以借鉴。  

  〖例文1〗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见人间黑暗,就违反天规,盗天火给人类,人类获得了光明,他自已却被转辗于鹰喙之下。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动。  
  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是什么?  
  是献身精神,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类的痛苦,不顾宙斯的淫威,毅然盗取火种;他被缚高山,惨遭鹰喙,却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类幸福。这就是他的精神。  
  ……  
  〔简评〕这篇作文开头用了三段:**段叙述故事,第二段扣题设问,第三段答问并提出论点。层层推进,引出观点。第四段分析材料,说明观点从所给材料来。段落短小清楚,语言简明生动,读来明快有力。  

  〖例文2〗 “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神话: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见到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艰难,就违反天规,把天火盗给人类,他自己却遭受着宙斯的残酷折磨。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普罗米修斯本来在天上好好的,可他为什么能为了人类能摆脱黑暗而宁愿自己遭受苦难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于他有这种“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古神话中的神尚且如此,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同**篇一样,先述读故事,接着便点题,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材料,揭示其内涵。行文上略与上一篇不同,述读之后是点题和分析材料。但上述两例都能紧扣材料,先述读材料,后引出观点,再分析材料说明观点。或许有同学会说“述读有什么难的”。其实述读也不容易。述读是一种叙中有议的 叙述,要求通过述读能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根据论点和论证要求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辑和详略处理。否则,照搬材料只能失败。  

  〖例文3〗 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早有古训为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故事说:普罗米修斯见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天真解释和美丽向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普罗米修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追求真理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牺牲。这故事显然在教育人们:人要有志向,而且 为了志向的实现,必须持之以恒,付出牺牲。  
  ……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单刀直入摆出论点,接着引用古训加以证明。这种写法与上两例不同。它入题快,扣题紧,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论点得以强调和突出。然后过渡一笔述读材料,揭示论点来源,扣材料,释题目,恰当自然。  

  (二)要注意写好段。写好段的关键有三: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二是段的开头要有总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于总结。段与段的过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样。段的开头有两种写法值得借鉴:一是设问领起,《崇高的理想》一课是很好的范例;一是分论点总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样。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及 时予以总结,以便与中心论点呼应,保证行文严密。此外,写好段还应注意学会运用“引用材料(理论或事实)--分析揭示其中的含义和道理--总结说明这些含 义和道理意义或特点”的写作程式,并且恰当把握段的容量和长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古人讲究“豹尾”,是说结尾要刚劲有力。考场特殊氛围里怎样做到刚劲有力呢?一是反问启发式,即运用反问句启发读者思考,艺术地完 成“怎么办”这一任务,《纳谏与止谤》的结尾“如若不信,盍试为之”就是很好的范例。二是总结照应式,即与开头相照应,用“因此”之类的话紧承上文,简短 明了地回答“怎么办”。三是扣材结尾式,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之类形式扣材料,作结论。  

  〖例文4〗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在黑暗中受苦,就盗得天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自已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被神鹰狂喙,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读罢,心绪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古训。  
  “青山”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绝不是漫无目的生存着,他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为自己,可无论什么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况下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之奋斗。  
  立了志,就要实现它,就要为之付出牺牲。世界上没有坐享上苍落馅饼的事儿。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就认定了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烧,也不放弃;李时珍为了写成《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尝遍艰辛,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日后,为了这一“青山”发愤刻苦,终于成了大事。可见,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结,而是刚刚开始,必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艰辛乃至牺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至最终达到目的。这也就是“青山”的真谛--普罗米修斯的支柱。  
   当然,我们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现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会不畏酷刑。  
   有人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不假,但凡有成绩的人,始终抱定一个目标,“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个目标没 实现,遇到挫折,就改换一个目标,或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更换,结果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火”就求什么,结果 是追来求去一场空。我看,做人、做事还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  
  因此,我说,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动要能咬定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万事无悔,万难无畏,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实现远大的志向。  
 〔简评〕虽然,这篇考场急就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标题形象醒目,论点突出,给人印象很深。论证上先正面后反面,正反结合,严密有力。语言生动各段中心显豁,眉目清楚。段落长短适宜,层次清晰,结尾自然简洁。


注:本文来自网络,仅为作文学习借鉴,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