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走到学校的门口时,我都会放慢脚步,静静地凝视着值班室内的那块破旧的黑板。就是那块黑板,几乎成了一位老人被校方解聘的由头。
此时,我的思绪穿越了时间隧道,回到了三年前。
记得我刚上初一的那会儿,在学校的值班室内,总有一位老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头发花白,胡子拉碴,穿着有些邋遢。我**次见他时,只是瞟了他一眼,就想:学校怎么找这样的老头儿来值班,简直就有损“校容”。
老头平时除值班外,更多的是在那块黑板上即时地公布天气预报,还会用他那极其难听的所谓的普通话广播,以便即时地提醒老师和同学们。同时,他还显得非常啰唆。总是会说某某学生:“你怎么没带雨具啊,下午可能会有雨啊……”那时的我,可能会以貌取人,因而对他的每句关怀之语都有讨嫌生厌之感。所以,有一次,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我略施“法术”,使得天气预报中的“有雨”和“无雨”彻底颠倒。可能是因为年纪大,记忆力不太好使,他只会照本宣科。因而,那天他的天气预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想:现在我可以没事偷着乐了!老家伙,看你以后还怎么啰唆!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学校的值班室内,他显得很狼狈,但那时的我,似乎有了快意。不过,老头依然在黑板上写着天气预报。我冷嘲着老头,笑了笑,离开学校。但是,他即使狼狈不堪,也还是给我一个回笑,说:“路上小心!”可是我对之不屑一顾。我想,这老头怎么回事?我这样让他难堪,他似乎一点没有察觉。
接下来的几天,这样类似的恶作剧在不停地发生,老头似乎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样的事频频发生,差点断送了老头谋生的路。所以,我也收起自己的这一招数。
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也变得越来越懂事。总想找个机会向那老头,不,应该是向老爷爷道歉,可是话到嘴边,却又没有勇气说出。现如今,真的再也没机会当面向他老人家道歉。因为他已悄无声息地永远地离开我们,到那没有恶作剧的天堂去了。
“喂,某某同学,快点,要迟到了。”
这时,我的思绪飘回:看着那破旧的黑板,老人那关切之语又在我的耳畔响起;看着黑板上写满的天气预报,老人那狼狈不堪的情形又让我心酸不已;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黑板,老人那差点儿被学校解雇的尴尬境遇让我泪流满面。
【评语:1.文中的“老人”是个怎样的形象?如何刻画的?
文章开头对老人的外貌、言行举止描写,有种看不起之意,但在文章最后赞扬了老人的善良。同时,文章把“我”与老人之间,“我”的前后之间变化做了对比,突出老人的朴实善良形象。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让老人形象更突出。
2.文章写老人的时候穿插了我的言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头写老人的邋遢外貌,我觉得有损校容;老人用极其难听的普通话广播提醒师生,我略施“法术”; 我冷嘲着老头,他即使狼狈不堪,也还是给我一个回笑,说:“路上小心!”……文章中的抑扬结合使得文章跌宕有致,更突显了老人的善良本性。】
注:本文来自网络,仅为作文学习借鉴,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